365买球APP

你为什么这么穷?诺奖得者揭秘贫穷的本质!

📅 2025-09-20 17:14:41 👤 admin 👁️ 7742 🏷️ 684

两位作者先后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

同时,书中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

迪弗洛与班纳吉

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与实验,作者发现贫穷的成因并非单一某个,而是许多原因的相互关系。同时,有一条值得所有人警示,即处在贫穷状态中的人和普通人在欲望以及理性的层面上,实则差别不大。

所以,这本书有助于我们理解贫穷的本质,除了给予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外,同时,对于我们个人了解自己的思维与人性局限,以及避免陷入贫困境地也有帮助。

穷人是如何坠入“贫困陷阱”的?

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叫“贫穷陷阱”,并用一张图表模型来解释穷人是如何掉进“贫穷陷阱”的。图中横坐标为今天的收入,竖坐标为将来的收入,对角线意味着今天的收入等于明天的收入,S型曲线即是“贫穷陷阱”的来源。

如果一个人很贫穷,减去食品居住等支出,就没有钱进行生产劳动,明天就会比今天更穷,S型曲线就低于对角线,落入“贫穷陷阱”,循环往复,不能摆脱。但是通过不断积累和投入,越过质变的临界点P,就可逃离“贫穷陷阱”,会变得越来越富。

在作者看来,落入“贫困陷阱”是因为穷人没有有效地利用资源和留存收益,大量本该被用作未来发展的资本开支被浪费了,因此最终陷入了贫穷之中。

作者还提出了一个观点:穷人之所以穷,并不是因为道德低下或者说思维方式太局限,反而他们已经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最理性的抉择。根据调查与实验,作者总结出穷人无法摆脱困境的原因,我们先列举其中的几条给大家解释说明。

制图来自果壳

1、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挨饿,穷人真的吃不饱么?

明明有足够的粮食,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的人挨饿?

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斯特·迪弗洛经过调查认为,很多扶贫政策往往与饥饿两个词挂钩,认为穷人就是吃不饱饭的人。所以,这些政策会主张直接发粮食。但是,绝大多数人穷人并不是吃不饱饭,穷人面临的真正问题是没有办法获得全面的营养。

“巴克假说”认为,母体子宫的条件对婴儿生活机遇具有长期影响。

2013年10月13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一处贫民窟内,两名儿童在家门口晒太阳。

营养不良则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会导致智力、视力、听力等落后以及疾病,甚至有证据表明,童年时期的营养不良会直接影响成人的处世能力,还会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机遇,这种影响在他们出生之前就开始了。这会导致穷人世代无法摆脱贫穷。

例如,在坦桑尼亚,如果母亲怀孕期间服用政府发放的碘胶囊,那么未来孩子就可以多受半年的教育,从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工作能力。

2.穷人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而往往选择相信错误的事情

在非洲,每5个儿童就有1个死于痢疾。痢疾并非绝症,轮状病毒能引起痢疾,脱水是痢疾的致死原因。接种疫苗和对饮用水消毒,可以避免得病;服用糖和盐组成的口服补液可以防止脱水。

但是因为缺失信息,缺乏常识,穷人们不懂得使用这些正确的方法。一位医疗站的护士说,他们更想要的是一剂抗生素或一次静脉注射。甚至寻求于鬼神与传统巫医——这种情况即便在我们的国家也不算稀奇。

再比如,每年疟疾会夺走90万人的生命,疟疾主要是靠蚊虫叮咬传播,只要一顶蚊帐,人们得病的概率就会减少。但贫穷国家的防治疟疾工作一直没有很好开展,人们始终处在疟疾的危险之中,用于治疗疟疾的资金,远远超过购买蚊帐的所需。

相比便宜的预防,他们宁愿把钱花在了昂贵的治疗上。他们不清楚给儿童接种疫苗将可以节省更多的医疗费用,不知道如何使用避孕套以避免艾滋病……

3、不相信会成功,没有长远的计划,不懂得延迟满足,更会浪费钱

攒钱,然后逆袭——人人都觉得这样的脱贫计划很靠谱,但是,穷人压根不相信有美好的未来。他们常常拒绝扶贫者为其想出的完美计划,因为他们不相信这些计划会有什么效果。这也是贯穿本书的一个主题。

穷人不喜欢延时满足,更喜欢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疫苗、锻炼、读书、培训、教育这些需要短期不断投入,持续努力,而长期才能看到回报的人力资本投资,远不如啤酒、香烟、零食、电视这些短期即时回馈让人快乐。

在摩洛哥的一个偏远山村,有一家人,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还是拥有电视机、DVD等家电,作者问其中一个人,如果他觉得一家人都吃不饱的话,为什么还要买这些东西呢?对方笑着回答道:“哦,电视机比食物更重要!”

吃饱饭后,新增的资源如何分配决定了未来的发展。但当这些钱被用于购买电视等娱乐设备后,穷人就很难再拿出钱用以投入到产生收益的地方。

刚果金的“Sapeurs”群体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住在贫民窟,食不果腹也要攒钱买一套阿玛尼、纪梵希

还有一点让人费解的是,穷人要比常人更爱面子,往往耻于承认贫穷,更愿意为了面子假装富人。比如大量记录显示,发展中国家的穷人会花很多钱来置办婚礼、嫁妆、洗礼等,这很可能是怕丢面子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也不难理解月薪3000却愿意买上万包的人,这才符合人性,高房价的房子触摸不到,投资未来或者规避风险,都不能立竿见影,但是名包名鞋手机能给到的快感与满足是迅速便可得到的。

4、穷人肩负着生活中更多的责任和压力,但又不愿放弃自身的惰性

穷人为什么吃不饱还需要电视机?两位作者从经济与生理两个角度作出了分析与解释。

在作者看来,穷人像是赤脚的对冲基金经理,生活充满的风险,收入不稳定,死亡,疾病,天灾,意外等,对于他们而言,每一年都过得像身处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一样。

在过去,我们常以为有钱人是生活中的智者,然而事实上,穷人比“智者们”在生活中做的选择要多得多。

生活的压力会导致他们致体内皮质醇水平增高,这会直接损害人的认知和决策能力,并因此做出更加不理智的冲动型决定。因此,他们更需要频繁地释放压力,而生存环境注定他们不能有更好的耐心和解压方式,因此只能在即时满足上去寻求高频低效的压力释放,比如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买一台电视机等等。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诺贝尔奖得主、“现代经济学之父”加里·贝克的一句话:拥有财富可以激励人们投入时间,变得更有耐心。由此,作者感叹道:贫穷会永久性地腐蚀人的耐心。当你想要的一切看上去都很遥远时,你很难感受到动力。将目标设置得更近一些,或许是穷人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方式。

5、穷人很早就会结婚,相信养儿防老,多生多育

生育率下滑逐渐成为未来社会的问题,但与此同时,穷人多生多育的现象却很凸显。比如,这几日广西90后夫妇生9个小孩的新闻引发关注与讨论。

作者在这里还引用了加里·贝克的一个论断:每个家庭都面临着一种所谓的“质与量的取舍”,也就是说,一旦有了更多的孩子,每个孩子的“质”就会降低,因为父母为每个孩子投入的食物及教育资源就会更少。

6、父母不重视教育,孩子觉得自己学不好

孩子多会减少父母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可悲的是,家长们也不能明白,教育不仅是一种投资,而且还是他们赠送给孩子的礼物。他们认为供孩子读书就像买彩票,成绩好特别难,可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找不到好工作,那自己的教育投资就打水漂了。

但研究数据显示,教育反而是一种稳健的长期投资,每增加一年教育年限,平均工资就会提高8%。

穷人孩子给人留下了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的印象。但实际上,在那些中途退学及从没上过学的人中,大多数都是某种错误评估的受害者:家长们放弃得过早,教师们从没真正教过他们,或是学生们听不懂跟不上时,就缺乏自信,自卑想逃避,破罐子破摔。其中一些人完全具备成为经济学教授或工业巨头的潜质,但最后他们却成了劳工或是小店主;如果他们幸运的话,可能会成为某公司的初级职员。

除了以上个人原因外,社会层面总结起来对穷人也不是很利好。比如,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为了控制贷款的风险,不愿意贷款给穷人,因为他们抗击风险的能力差,这导致他们利用金融资金扩大生产或者做生意的难度大大提高。

还有,贫穷人群生活中也面临很多风险,旱涝、疾病、意外等都可能让他们陷入困境,但是他们没有买保险的意识,保险公司也很少对他们提供服务,等等……

关于穷人的本质,作者还有更多的实例和阐述。虽然书中研究的对象是日均收入在0.99美元以下的群体,但不难发现,我们与穷人在人性与欲望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的认识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很多,这也就预示着,如果我们不加以注意,那么我们也会有滑入贫困陷阱的风险,个人期待财务递增的愿望也很难实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黑旗,财富,朗姆酒(1)——海盗的起源及其发展

导语:黑色的骷髅旗,木头腿和铁钩,头戴三角帽的独眼龙船长,以及浓烈的朗姆酒。自从1833年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金银岛》出版以

高速免费2023年时间

根据《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来看,2023年收费公路免费通行时间为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共4个国家法定节假日

牛奶的保質期:條件和模式,儲存多少煮沸的牛奶,冰箱中的溫度以及是否可以將產品保存在冰箱中

什麼會影響產品的新鮮度? 如何正確存放? 方法 規則 如何在家中延長保質期? 有幫助的提示 如何判斷牛奶是否變質 在現代市場上,經常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