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藿香正气说,(https://xueqiu.com/1835119533/338777239)
以下是基于中国氦气产业最新核心结论 中国氦气产业仍以中游提纯与分销为主,杭氧股份、金宏气体、凯美特气为三大龙头,合计占本土产能超60%;高端电子级氦气依赖进口,本土企业正通过技术合作向上游资源端延伸。
一、主要上市公司业务定位与市场份额
| **企业名称** | 股票代码 | 市
| **杭氧股份** | 002430 | 空分设备+工业气体全链服务商 | **中上游** | ≈25% | 氦气提纯技术成熟,覆盖半导体/航天领域 |
| **金宏气体** | 688106 | 高端电子特气供应商 | **中游** | ≈20% | 高纯氦(99.999%)量产,中芯国际主力供应商 |
| **凯美特气** | 002549 | 食品级气体+稀有气体专家 | **中游** | ≈15% | 氦气回收技术领先,聚焦医疗/科研市场 |
| **华特气体** | 688268 | 特种气体进口替代先锋 | **中下游** | ≈10% 与美国空气化工合作液化氦装置(2024投产
九丰能源,605090,LNG贸易延伸至氦气资源 ,上游探索<5% ,布局海外氦气田权益,保障原料供应
数据注解:
总产能集中度:Top 5企业占据本土氦气产能75%(中国工业气体协会2025年报告);
高端市场短板:电子级超纯氦(99.9999%)国产化率不足10%(华特气体技术白皮书)。
二、产业链分布与竞争格局
1. 上游资源端
现状:中国富氦天然气田稀缺(氦浓度>0.3%的仅占探明储量8%),九丰能源通过参股卡塔尔气田锁定进口资源;
突破:中石油在四川盆地推进氦伴生矿开发(泸州项目),但商业化需至2026年。
2. 中游生产端
技术路线:
低温吸附法(杭氧主导):成本低,纯度99.99%,满足工业级需求;
膜分离精制(金宏气体重点研发):纯度可达99.999%,用于芯片制造;
产能扩张方面:凯美特气宁夏工厂2024年扩产至1,500万m³/年,主攻医用氦气。
3. 下游应用端
半导体制造方面,国产替代占比45% ,主要为金宏气体、华特气体。目前28nm以下制程氦气依赖进口。
医疗影像方面,国产替代占比30% ,主要为凯美特气、杭氧股份两家。MRI用氦自给率达80%
航天和科研方面, 国产替代占比15% ,主要为中科院旗下气体公司,国家级项目定向采购
三、行业核心趋势
1. 技术合作加速:如华特气体引入美国液化技术,成本降低30%(2024年财报);
2. **资源端向上整合**:金宏气体参股陕西氦气田勘探(2025年公告);
3. 政策驱动:氦气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本土产能补贴提升20%。
风险提示:国际巨头(林德、空气化工)仍控制全球70%氦源,地缘政治可能扰动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