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范范爱养基,(https://xueqiu.com/8687456694/314077308)
关于基金投顾这块,之前被吐槽得最多的一点就是:
为什么投顾组合还是跟基金一样,分成股票型组合,债券型组合,甚至还有活钱组合,还有今年火起来的美元债基组合,海外基金组合......
如果还是分这么细,这跟我们费时费力选各类基金有啥区别?
难道“投顾”不应该是直接帮我们做好股债商和海外分散配置吗?
吐槽了这么年多年,终于有基金公司出“资产配置型”投顾组合了!
目前应该就只3家基金公司(交银投顾、中欧投顾、兴全投顾)在今年内陆续推出了“资产配置型”投顾组合。
资产配置型组合,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大类资产的分散投资,将资金分散到对各种市场行情反应不同的资产类别中,从而构建一个能适应各种经济环境,长期稳定获取不错回报的组合。
核心就是组合中的各个资产,尽量做到“两两之间负相关or不相关”。
3大组合业绩对比3个组合都是今年陆续成立的,成立时间都不满一年。
虽然时间短,但是这几个月的行情可谓是跌宕起伏。业绩不同,说明大类资产配置与基金选择不同,接下来重点分析这块。
大类资产配比&持仓基金三个组合的大类资产配置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1、交银多元资产优选
大类资产配比:股41%+债47%+金10%
资产细分类别:4类-A股、美股、国内纯债、黄金
基金个数(除货基):11只
2、兴证全球多元收益
大类资产配比:股32%+债64%+金3%
资产细分类别:6类-A股、港股、美股、国内纯债、美元债、黄金
基金个数(除货基):15只
3、中欧多元全天候
大类资产配比:股25%+债59%+商12%
资产细分类别:12类-A股、港股、美股、亚太、国内纯债、美元债、黄金、豆粕、石油、有色、能源化工、美房地产
基金只数(除货基):25只
以上是3个组合的最新持仓情况
不知道大家更喜欢哪个组合的资产配置?
大类资产配置,差异真不小交银:股41%+债47%+金10%
兴全:股32%+债64%+金3%
中欧:股25%+债59%+商12%
交银的股票仓位是最高的,而且其中26%的仓位单吊一只创业板50指数,所以交银投顾近3月涨得最猛也就很好理解了。
兴全的债基仓位是最高的,达到64%;黄金(商品)的仓位只有3%,感觉不是很重视商品类资产的配置。
中欧投顾明显更注重“商品”仓位的配置,不仅整体占比是最高的12%,更是涵盖了其他6种大宗商品细分类别。
从“分散、降低相关性”角度来看,“交银多元资产优选”与“中欧多元全天候”是非常有对比分析价值的。
它俩属于两个极端——交银涵盖的资产类别最少,基金数量最少;中欧涵盖的资产类别最多,基金数量也最多。
交银投顾只选了4个相关性低的资产(A股、美股、国内纯债、黄金),更注重“把握模糊的正确”,因此,它连“港股”都没有买,连今年最热门的“美元债基”也没有考虑。
中欧投顾则涵盖了12类细分资产类别,尤其是“抗通胀”资产种类非常多,哪怕单只基金占比不足2%,也要把纳入进去。所以中欧投顾应该是更注重“精细化分散”。
先说“交银多元资产优选”1、为什么没有配置“港股”与“美元债基”?
港股同时受国内基本面与海外资金面影响,长期来看,港股与A股相关性不低,不能真正做到分散。
不选美元债基,我理解是因为对我们国内投资者来说,美元债基更适合做中短期择时操作,不太适合长期配置。拉长时间来看,国内这几只美元债基金很少跑赢国内纯债基金。
2、交银投顾只选4类资产,有什么好处?
我觉得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有更多时间精力深耕某一类资产。
组合每多新增一类资产,研究它的时间精力和成本都是成倍上升的。
极简化配置的好处就是:对单一资产有更深的理解,在发现某一资产出现巨大机会时,敢于重仓进去。
比如,今年7月,A股跌到底部区间时,交银投顾敢直接重仓26%的科创板指数基金。
这就相比其他两个“更分散”的组合,短期跑出了超额回报。
再看“中欧多元全天候”相比交银,中欧多了:港股、亚太、美元债、石油、豆粕、有色、能源、美房地产。
从“中欧多元全天候”这个名字就能看出,该组合是基于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提出的“全天候组合”资产配置策略。
对照达里奥的“全天候组合”来看,就能理解中欧这款组合了。
股市:本国股市、外国发达市场、外国新兴市场。在中欧投顾组合中,分别对应:AH股、美股、亚太。
债市:本国长债、外国高级别债。对应中欧投顾的国内债基、美元债基。
抗通胀:通胀保值债券、黄金。对应到中欧投顾,我理解这个“通胀保值债券”应该是用美国房地产“广发美国房地产指数QDII”来替代。因为当通胀起来时,往往伴随房价和房租的上涨。
大宗商品:广泛大宗商品、石油能源。这些在中欧投顾中都能找到对应基金。
我之前还纳闷为什么需要配置那么多不同资产来抗通胀?
后来了解后发现,各自侧重点不同。
黄金:强调在动荡时期的保值,更侧重避险功能与货币贬值
石油:应对“成本推动型通胀”
房地产指数:经济扩张期的通胀,且属于高股息资产
总之,“全天候”的思路就是更精细化地去分散风险。
基金选择也很有意思1、美股基金选择看点
我之前不是一直在跟大家整理纳斯达克100指数与标普500指数基金的限额与费率嘛。
今天测评组合,正好派上用场~~
交银投顾
招商纳斯达克100ETF发起式联接(QDII)A
华泰柏瑞纳斯达克100ETF发起式联接(QDII)C
中欧投顾
天弘标普500发起(QDII-FOF)C
兴全投顾
博时标普500ETF联接A
—————————————————
纳指100与标普500都行,都是美股主流大盘股,对咱们小仓位配置来说,足够了。
交银投顾是选了2只,一个A份额,一个C份额。我理解A份额是长期配置,C份额应该用来做波段。
我翻了翻前段时间整理的表格:
交银投顾选的这2只,刚好属:额度充足+费率低。
中欧投顾也一样,选择的天弘标普500指数基金是“额度充足+费率低”。
兴全投顾选$博时标普500ETF联接A(F050025)$ 我是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博时标普500ETF联接A在兴全组合的占比高达15%,是第一重仓基金。但是它单日限额100元......
2、主动VS指数
交银投顾是纯被动指数基金,就连债基,也是全部采用“债券指数基金”。
兴全投顾只有债基部分选择了主动管理基金。
中欧投顾则是一大半的主动管理型基金。
我个人还是更喜欢组合中的基金是指数基金,主要2个原因:指数基金费率更低;指数基金持仓规则更清晰透明。
说起业绩,我看了一下,纯指数基金构成的基金投顾组合,今年业绩普遍高于主动管理基金的组合。
尤其是这个“富国满天星追求收益”组合,离谱
当然啦,重仓主动管理型基金的组合也有业绩好的,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分享。
今天只是给大家做3个“多元资产配置”组合的初步的横向对比测评。
篇幅原因,后面再找时间给做单个组合的深度分析~~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基金 #AppLovin年内涨超720%!AI应用概念股冲高# #军工股逆势拉升,长城军工直线涨停# $兴证全球多元收益(TIAA051005)$ $中欧多元配置(TIAA00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