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史》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
也就是说,四月朱瞻基从北京出发,一路游山玩水来到南京,五月庚辰(农历五月十一日)仁宗感到不舒服,叫儿子回来,六月辛丑(农历六月初三)就到了良乡,而后接过遗诏入宫发丧。
从五月庚辰到六月辛丑二十天时间,包含了诏书从北京送到南京太子手上和太子躲过围追堵截返回北京的时间,这一来一回是怎么走的、用的什么交通工具?
马伯庸的小说《两京十五日》正是讲述了这段故事。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的细节,小说中给出了一个虽不是正史,但合理且有趣的答案。
在看答案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明代有哪些常见的出行方式吧。
首先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交通工具——轿子。
轿子不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乘轿人既不用付出劳力,还能避过风吹日晒雨淋。可乘轿的缺点也显而易见,那就是速度太慢。
问
假如朱瞻基要乘轿回京需要多久呢?
人行走的速度约为每小时5公里,假如每天走10小时,没有休息日,南京到北京的驿路两千两百三十五里要足足走上20多天。而没有资格坐轿的普通人,靠走路的时间也差不多是这样。
乘轿舒适有余,速度却不足,如果是着急的远距离通勤,骑马是个不错的选择。
古代有千里马,和“八百里加急”的说法,但这里的千里、八百里都是虚指,实际骑马的速度是一小时20公里,若能一路换马人不停歇,5天即可到达,马车的速度约是骑马的一半,十天也到了。
但是剧情中,朱瞻基此时身受箭伤,不仅不能如此不停歇的赶路,还要隐藏身份潜行匿踪,躲过叛军的围追堵截,骑马走旱路自然就行不通了。
于是,唯一的答案就是水路。
明代的水运极其发达,舟船种类繁多。特别是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让江南水乡这一当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与首都北京的交通更为便捷。
据《天工开物》记载,河运的船只“不遇逆风,一昼夜顺水行四百余里,逆风亦行百余里。”也就是说,假如一路都是顺风,南京四五日便可到达北京,即使一路都是逆风,十五日内也是必到。
在《两京十五日》的故事中,朱瞻基正是从水路回京,一路目睹了大运河两岸的市井生活,顺便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躲过重重围追堵截,上演了这场明朝版的“速度与激情”。
而舞台剧的《两京十五日》则更具视觉冲击性,2022版导演赵淼巧妙运用肢体元素,将千里大运河搬到方寸舞台之上,3小时演绎出原著70万字内容。
226个舞台角色、400余件服装道具、全程无收光的表演方式为观众打造沉浸式观剧体验,并通过光影与多媒体的结合,在舞台上营造出千军万马的宏大场面,实现波澜壮阔的时空穿梭、日行千里的奇幻篇章场景。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
厦门站
2024年1月24日
期待与你在剧场相遇
演出前一天
主演们还将提前与厦门观众们见面
分享关于台前幕后的创作故事、排演心路历程
以及属于演员自己的独特诠释!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
主演见面会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活动时间
1月23日(周二)19:30
活动地点
厦门市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馆区
二楼报告厅
活动嘉宾
马鑫 饰演 朱瞻基
孟令彬 饰演 吴定缘
韩晶如 饰演 苏荆溪
孙海涵 饰演 于谦
董双 饰演 昨叶何
活动内容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主演做客厦门市图书馆,分享排演剧目的台前幕后;参与现场的互动环节有机会获得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VIP演出门票一张+《两京十五日》原著一册!
报名方式
扫描以下二维码报名
*活动前一天,工作人员将短信或电话通知提醒
购票信息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
演出时间
2024年1月24日(周三)19:30
演出地点
闽南大戏院 大剧场
演出票价
680、580、480、380、280、180、80
温馨提示:
1、积分会员折扣:380元及以上票价,红卡98折、银卡95折、金卡9折(6张)、白金卡85折(6张);
2、PLUS会员折扣:380元及以上票价,银卡PLUS 93折、金卡PLUS 88折(6张)、白金卡PLUS 83折(6张);
3、演出总时长:200分钟(含中场休息15分钟);
4、1.2米以上儿童凭票入场,1.2米以下儿童谢绝进场;
5、本场演出为合作项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